自上班一个月以来,周末都很少出门。出门一般也是直奔目的地而去,很少去留心周围的变化。今天骑车去看爷爷,路过曾经上小学的地方,发现现如今高楼林立,已经没有当年上小学时的一点模样了。我发现如今“高楼林立”这个词已经没有以前给人震撼的感觉了,现在城市里面到处都是几十层,新材料玻璃窗的写字楼,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了。就如同很多事一样,人们总是逐渐在习以为常。可我想我毕业也就十年时间啊,童年的生活之地就已经消失得一点不剩。
我再次感受到童年和故乡是回不去的,它们只能留在心里。
我很自然的想到了我的小学同学们。以前傍晚总爱和5、6个同学在府南河边玩,草地上,未拆完的建筑废墟中都是我们的娱乐场所。有个家庭殷实的同学,家里有电脑,我也跑到他家里去玩电脑。他小区的地下停车场因为被某个熊孩子说有鬼,我们一干人在那片地方晃转(玩耍)了几周时间(那时的小区停车场不像现在挤满了私家车)。
现在回想起来,小学竟然也许是我目前最快乐的几年。而现在我的同学们在干什么呢?那个数学好的家伙在干什么呢?那个被他母亲推着唱歌的家伙又在做什么呢?我听说那个家庭殷实的同学高考考得还不错,学金融去了,不知现在在哪发展。而其他人呢?那些多数现在可能混的不如意的同学们现在在做什么呢?想想在中国一直以来都有很多生活总不如意的人,虽然那些人自身的确有很多毛病,不过那些毛病背后常常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。不过谁又不是呢?社会总是有些不太变的规则,我想其中一条就是不怎么爱听抱怨。
去年有个小学同学在人人网上加我好友,我犹豫了下后还是没加。一是我基本不怎么上人人网,二是我觉得加了也没什么意思。
小学毕业十年,我出生、成长的城市-成都-变化最大的地方,我相信肯定不是我曾经上小学的这块土地。曾经90年代街上还能看到的许多国营单位,今天骑车一小时的路上已经很难看到了,剩下的零星座落在街道旁,陈旧的楼房和附近才修的大楼形成鲜明的对比。而里面早就人心已散。走过电视塔,近距离看着十年前没有的高耸建筑物。它似乎在敲醒我,它的含义。也许,它是一个象征-人类是向往力量的。而电视塔下正在施工的娱乐场所则是人类追求力量道路上的副产品。这条道路历史上无数城市已经或正在走,纽约,旧金山,北京,上海……而成都也不想例外。成都,我一直相信我和不少人一样认为成都是一个“慢节奏”的城市,被不少外地人视为“休闲之都”。而现在我在改变着我的看法。
我小时候家庭条件很差。记得我去那个家庭殷实的同学家里,看着他家住着现在大家都在住的电梯公寓的时候,多少有点羡慕。我似乎比一般孩子还要单纯(或傻)一些,我没有想以后我也要买这样的房子,我只是觉得那时我能在这么好的房子里玩电脑,就很开心了(当然还要感谢他家的母亲很和善)。十年之间,人们都从平房里自愿或不自愿的住进了这种高楼里面。
而十年间,我相信这个世界上变化最大肯定不是成都。这个世界是个复杂的系统,而华尔街可能就是这个系统现在的核心部分之一了。说到这里,我想到一部电影-《穿普拉达的女王》。其中一个场景给我较深的印象,女主角作为实习生所在的那家公司的“女魔头”在和其他几个设计师讨论今夏应该流行的服装趋势,而涉世未深的女主角在旁边不自禁的笑了一下。“女魔头”给她说(大意为):“我知道你认为这一切与你无关……你知道你为什么会穿这件蓝色毛衣吗?是因为从我们这里确立出了当年的流行色后,再由高端品牌发布,再由明星富豪们消费后,再由大众品牌跟风模仿后,最后在你身上穿着”。当然,这部电影算是“一部反时尚”的电影。其实华尔街可能也扮演着这样的角色。华尔街的金融家们移动着棋子,这个星球上的金融走势就在相应改变。当然,历史的车轮主要是有大多数人所推动的还是由少部分人推动的,这个应该没人能确定了。
就这样吧,不写结尾了。